“那是最美好的时代,那是最糟糕的时代;那是智慧的年头,那是愚昧的年头;那是信仰的时期,那是怀疑的时期;那是光明的季节,那是黑暗的季节;那是希望的春天,那是失望的冬天;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,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—— 简而言之,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,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。说它好,是最高级的;说它不好,也是最高级的。”这一段台词来英国作家查尔斯・狄更斯的《双城记》,生动形象地描绘着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的复杂、矛盾与动荡。有着新思想的萌发和对未来的憧憬,还蕴含了旧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混乱,把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两面性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双城记中的双城是指伦敦和巴黎两座城市,整篇小说是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描述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。时光回溯,法国在路易十五时代由于过度参战导致国库空虚,后续参加的美国独立战争导致国家财政压力巨大,国债总量高达20亿法郎。连续的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导致农产品收成减少,但是法国的上层并没有减税救济反而还加大税收,增加人民负担,导致食品价格飞涨。在1789年的7月,受到压迫的法国人民群众发动大革命,整个社会陷入了动荡和混乱。贵族们纷纷逃亡,平民们则拿起武器,反抗贵族的统治。人民群众通过努力,成立了自卫军,开始占领巴士底狱这个封建主义的象征,直至5年后热月政变的发生,法国大革命才正式结束。
《双城记》中,我对两个小人物印象深刻,一位是坚定的革命者德发日太太,她对贵族充满了仇恨,为了实现革命,不惜一切代价。然而,她的仇恨也让她变得残忍和暴力,最终走向了毁灭。还有一位是卡顿的朋友斯特里弗,他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律师,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。他的形象与卡顿形成明显比对,展露着人性中的复杂。
“那是最美好的时代,那是最糟糕的时代”,《双城记》向我们展现出了人性的丑恶与善良的交织。一方面,革命群众的愤怒和复仇的心理使得他们变得残忍和暴力,对贵族进行了残酷的屠杀;另一方面,也有像卡顿、露西、马奈特医生这样的人,他们用自己的爱和宽容去化解仇恨,为那个特殊时期带来了一丝希望。
不论我们深处哪个时代,光辉亦或黑暗,美好亦或糟糕,凡事既随本心,用爱和宽容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,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!